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市教育局党委《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全面打基础、逐项抓规范、整体促提升,通过抓组织强基础、抓班子强领导、抓队伍强活力、抓服务强实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亮点,解决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校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
1.党支部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建立适应学校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办学模式新变化,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对应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2.党支部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重视党支部书记选任工作。确保党支部书记每半年接受一次集中培训,每年参加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增强党支部书记服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师生群众的能力。
3.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发展教师党员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不断增强。
4.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使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活动场所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深入推进。
5.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建制度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落实,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方法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2年2月29日-3月15日)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制定方案,召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委和党支部成员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文件精神,讲清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部署各项工作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活动中来,以积极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二)集中晋位升级阶段(2012年3月16日-7月31日)
根据局党委对学校党委所划定的档次级别,依据所属类别的建设目标,按照查找突出问题、自查与互查相结合、边查边改边提高的思路,集中搞好晋位升级。
1.查摆问题。
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五个提升”目标、“五个好”标准及“五个新变化”的要求,围绕“组织设置是否合理、作用发挥是否突出、活动效果是否实在、制度机制是否完善、工作保障是否到位”等五项内容,对学校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规章制度、作用发挥、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自查和党员群众评议,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2.整改落实。
剖析问题,找准症结,抓住重要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落实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整改落实。
3.上档进位。
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开展“学先进、见行动”活动,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新提高,新变化,争取所有的党支部都进入先进行列。结合庆“七一”活动,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进行表彰。
(三)加强制度建设阶段(2012年8月1日-9月30日)
在整改提高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现有的党建规章制度,分类别地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工作运行、作用发挥、经费保障、监督协调、考核表彰等长效机制,推进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1.根据《党章》规定,结合学校实际,设立二个教学、二个行政、一个学生共五个党支部,定期选举党支部成员,配好支部书记,保证支部工作开展有力。设立党委办公室,配备主任和干事各一名。
2.按照有一套制度、有一个活动室、有一个宣传栏、有一系列活动、有一套完备资料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构筑丰富的工作载体,建设固定的活动场所,实现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3.按照常规工作有创新求深化,重点工作有亮点求突破,点面结合抓提升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4.认真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努力改进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和学生积极分子培养方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本年度发展7名新党员。
5.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实施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通过党群共建实现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加强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相沟通,共同策划党员认可、乐于参加、生动活泼的党组织活动,活跃党组织活动,激发活动的活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1. 加强班子建设,建设团结、高效,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
基层班子建设总的要求是,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树立七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成为五个模范。
“一个原则”,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处理好正副职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干群关系。树立“七种意识”,即学习意识、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学习的能力、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提高决策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五个模范”,即讲政治,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讲奉献,敬业爱岗,成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模范;讲创新,成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工作的模范;讲学习,肯钻研,成为精通业务的模范;讲正气,树形象,成为遵纪守法、公道正派、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模范。
2.党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党务工作学习培训活动,提升党务工作者和党支部成员的能力素质,增强其管理党员、服务发展、联系群众的能力。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采取专家讲座、“教育大讲堂”、辅导报告、专题讨论、集中交流等多种形式,强化党员政治学习、党风廉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
4.紧紧围绕“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尖子、把党员优秀教师培养成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三项内容,注意发掘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对优秀教师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搭台子,送梯子,压担子,使之成为党组织建设的生力军、学校发展的带头人。
(三)强化载体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1.紧紧围绕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认真开展“三走进二服务”(“三走进”即“走进老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二服务”即“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活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调研、推动学校发展,开展校长书记进科室、进课堂活动,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2.在党员中开展“讲党性、重师德、强技能、作表率”主题活动,要求党员做学习钻研的模范、争创佳绩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师生的模范、弘扬正气的模范,不断提升政治觉悟、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在党员教师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关爱学生“三个一活动”(一个月一电话加强联系、一学期一走访了解情况、一学年一慰问解决困难),不断深化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
4.开展“我们聚在党旗下”党员教育活动月,结合庆祝建党91周年,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开展读书、诵唱等系列活动。
5.实施暖心工程,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活动、关心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做到“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构建和谐校园。
(四)强化阵地建设,提升基础保障水平
1.建设党员活动室。在教职工活动室建立党员活动室,在南一楼阶梯教室设立业余党校。利用活动室和党校开展党内学习、党务公开等党务活动,使之成为党员教育、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的基本阵地。党员活动室内悬挂党旗、党徽,开设党员动态管理栏、党员风采栏等,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优秀风采。
2.在校园网上建立党建网页,建立党员QQ群使其成为党员学习、活动、党务公开的园地。
3.继续实行兼职党务干部报酬机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4.设立基层组织建设年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各项活动。
(五)强化机制建设,提升党建制度化水平
1. 建立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用党内情况通报、组织生活、网络等现代媒介进行党务公开的制度,不断扩大党员知情的内容,如工作目标、重大决策、党内制度、党内奖惩、发展党员等,从而激发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进一步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继续深化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3. 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对党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困难时帮助,切实解决好党员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加坚定信念,更好地发挥先锋发挥作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梅 宋德印
成员:高奎财、董立平、乔宏、包贵江、张金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党委办公室,佟晓红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网、板报、宣传栏、报刊、悬挂横幅等及时宣传在开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促进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浓厚的党组织建设氛围。
(三)加强督查,抓好落实。
各党支部要结合创先争优工作,认真抓好建设年各项活动的落实,及时收集活动的文字、图片等档案资料,分类整理后上报。建设年活动列为今年支部考核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