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校训――“润德尚行 博技致用”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人才目标、人文内涵与学校精神的长期积累和沉淀,是对学校办学宗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与职业精神的集中概括和体现,是对学校文化核心内容的最好诠释,是对一所学校传统和特色的最好反映。
校训是全校师生砥砺人格的精神向导,更是全校师生不懈奋斗的人生航标。校训对学校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内涵发展、永葆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激励全校师生传承文明、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润德:语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即德以润身,富以润家。“润”指滋养、滋润、渗透。“德”指道德、品德、德行。《楞严经》“润德圆成,名天行仙。”是指受到道德的滋养,即可功德圆满,成为仙人。“润德”即全校师生都应该以美好的品德去修身正行,学习知识,创造财富,齐家富校,为自己的家族和培育你的学校赢得令人尊敬的荣耀。有三层涵义:一是修炼德行,即修炼美好的道德品行;二是渗透德育,以德育人,以德育德;三是滋润道德,德以修身。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德”还有慢慢的、悄悄的、渐渐的、渗透品德之意。日本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灵魂”就是道德或人格。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呻吟语》中“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英豪,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三个资质换句话说是“人格、勇气、能力”,按顺序排列就是“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润德”的意义在于“才治一时、德治一世,小成靠智、大成靠德。”
尚行:出自北宋易学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观物篇》“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尚”即尊崇、提倡、崇尚之意;“行”即行为、行动、实践之意;“尚行”有两层含义:一是崇尚品行并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崇尚实际行动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提倡身体力行,重视实干,尊崇实践,强调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强调动手能力、实践作风和道德践行;更是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等职业学校更应重视“尚行”,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为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行业、事业急需的一线技能人才。从这一点看,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在于学历有多高,不在于理论有多深;而在于技术有多高,技能有多强。
博技:语出《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即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知识面相当广泛。《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