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关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今天是
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风解读】“惜时乐学勤思诚朴”
信息来源: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发布日期:2013-05-09发布作者: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浏览量:

解读学风――“惜时乐学   勤思诚朴”

一、学风的概念解读

1.学风是什么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毛泽东同志在65年前首次提出学风概念亦有一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可见,学风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

学风作为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可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高不高,学习的情绪饱满不饱满,学习的劲头大不大,学习的毅力顽强不顽强,学习的态度认真不认真,学习的兴趣浓厚不浓厚,学习的作为踏实不踏实,学习的人气旺盛不旺盛,等等。这些有关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一旦蔚然成风,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良好学习风气,就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

学风作为内蕴的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学风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坚持有效的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因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进行科学抽象,根据实际提炼、创造理论,依据实事求是,那么这种理论、这种,就有了坚实的实际基础,就必然具有无限生命力,从而必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实际,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做到有放矢,从而产生巨大的实效。

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因此,学风的确立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学风的要素。

1)学习目标。就是要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2)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形成的前提。

3)学习纪律。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4)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

5)学习兴趣。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6)学习效果。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级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我校学风的解读

我们学校经过反复地研究,征求意见和建议,确立了惜时乐学,勤思诚朴的学风。

1、惜时:一切都在时间中诞生,唯有惜时如金,才能使学习有更佳效果。惜时,就是要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科学分配时间,求时间的最大效用,也就是说,要讲究时间的利用率。有此意识,可致学习的高境界。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鲁迅争分夺秒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2、乐学:学习应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在学习中获取奉献社会的知识技能,获取生存发展的本领;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乐大于苦,因为有努力就有收获.譬如说,许多人通过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能够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学习,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还能影响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素质。

  如果可以的话,可用反面来说明:为什么那些大山里的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正在上学的孩子,呼喊到:我想学习!因为学习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使他们走出大山。

  学习能让你掌握很多生活的技能,你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当你真的把学习当作每天的必修课时,你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乐大于苦,还有当你获得知识,考试考好了,将学习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去时,你都能感到快乐。

  乐主要体现在:1结果,2自己的心态。

3、勤思: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智力的过程。现代的考试制度,很大程度上是考学生的思维力,作为学生,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多思的良好学风。

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了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由此可见,勤思会极大地促进我们知识的增长,也会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收获。

4、诚朴:就是要具有诚实质朴的品格,不事张扬,潜心求学。这是做人的根本。

张良拾鞋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走来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深化教学改革,转换教学机制,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从严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四)加强教风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五)搞好校园环境建设,与学风建设相得益彰

四、学风建设的五大因素: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